知道错了就自己拿鞭子过来,知道错了就自己拿鞭子过来的小说叫什么
标题:知道错了就自己拿鞭子过来——一个发生在古代书院的小故事
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,遥远的山谷中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书院,叫做明德书院。书院的山门古朴庄重,进门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,竹林深处便是书院的主建筑——钟鸣堂。钟鸣堂里,每天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,书院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,名叫张墨竹,学生们都尊敬地称他为“张老先生”。
张老先生教书严厉,但却极其有耐心。他不光教授学生们四书五经,更重视品德的培养。他常常教导学生:“为人处世,要有道德,知错能改才是君子。”
有一天,书院里来了一个新学生,名叫王小松。他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,家境优渥,但因为娇生惯养,性格难免有些骄纵。王小松的父亲是一个大户人家,为了让孩子成材,特意送他来明德书院求学。
刚开始的几天,王小松在书院里还算规矩,但时间一长,他的本性便显露出来。他时常在课堂上偷偷吃点心,或者趁张老先生不注意,和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。有时,甚至连书本都不带,干脆直接趴在课桌上睡觉。
张老先生对王小松这些不守规矩的行为看在眼里,但并没有立即惩罚他。他知道,惩罚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,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才是最重要的。
有一天,王小松又在课堂上偷偷地玩起了纸鹤,他把纸鹤折得极为精巧,然后在课堂上偷偷地递给旁边的同学。结果纸鹤飞到了一位认真听讲的同学的书页上,这位同学一时气愤,将纸鹤丢在地上,用脚狠狠踩了一下。
这一下子,张老先生再也无法容忍了。他轻轻咳嗽了一声,放下手中的书卷,目光扫视全场。所有学生立刻安静下来,低下头,不敢与老先生对视。
“是谁在课堂上玩闹?”张老先生声音低沉,却有一种威严的力量。他站在讲台上,望向全班学生。
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,没有人敢出声。
张老先生耐心地等了一会儿,仍然没人站出来。他叹了口气,对大家说:“既然如此,我便不追究了。但你们要记住,做错了事,要有勇气承认。‘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’,今天谁站出来承认错误,便不予惩罚。”
听到这句话,王小松的心跳得厉害,他看着地上的纸鹤,内心挣扎着要不要承认。可是,他自幼娇惯,哪里受过这种“自我揭发”的教育?他想:不承认的话,老先生大概也不会知道是我,还是不要自找麻烦。
张老先生的话似乎在他心里扎下了根。他本能地觉得张老先生不是在开玩笑,而且不知为何,他也不希望张老先生对自己失望。
终于,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,王小松深吸一口气,缓缓站了起来。“先生,是我玩了纸鹤,对不起。”
张老先生点了点头,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。他并没有立刻训斥王小松,而是温和地说:“知错能改,说明你还有做君子的潜质。不过,你既然已经承认了错误,按照书院的规矩,自己去拿鞭子来吧。”
书院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,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犯了大错,要自觉去学堂后面的木架上拿一条戒尺,交给先生,这种自觉认错的行为被称为“自取其鞭”。
王小松心头一震,他的脸刷地红了,知道自己逃不过这道关。虽然忐忑,但他硬着头皮走出教室,来到后院,拿起了那条刻有书院校训的戒尺。这是用竹子做的,看起来轻巧,但打在手心上却绝对不会轻松。
当王小松回到教室,双手颤抖地将戒尺递给张老先生时,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所有的学生都屏住了呼吸,注视着张老先生的反应。
张老先生接过戒尺,没有立即打下去,而是端详了王小松一会儿,才缓缓说道:“鞭子是自己拿来的,错也是自己承认的。今天这一鞭,是打在手心,也是打在心上,记住这个教训,今后要严格要求自己。”
说罢,他轻轻地在王小松的手心上敲了一下,力度并不大,但足以让王小松铭记于心。
王小松低下头,双手微微颤抖,但他并没有哭。反而,他的心里涌上了一股说不出的感激。他突然明白了张老先生的良苦用心,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惩罚与教诲。
从那天起,王小松在书院里的表现大为改观。他不再课堂上开小差,也不再与同学窃窃私语,而是开始认真学习,变得谦逊有礼,深得张老先生的喜爱。
几年之后,王小松在书院中学有所成,成为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。当他离开书院时,张老先生亲自送他到山门外。王小松感激地向张老先生行礼,眼眶微微泛红。
“先生,多谢您的教诲。小松此生铭记于心。”
张老先生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知错能改,便是大才。记住,鞭子并不是为了让你痛,而是为了让你明白道理。”
王小松点点头,带着先生的教诲,踏上了他人生的新征途。后来,他成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官员,在他治理的地方,百姓安居乐业。每当他回想起书院的那一幕,总觉得那一鞭不仅打在了他的手心,更打在了他的人生道路上,引导他向善向正。
故事的结尾,书院的钟声再次响起,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:做人,贵在知错能改,方为君子。
国学手游网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作者从互联网站获取整合!授权事宜、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